2014-08-13 11:55 作者: 商业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近日,艾瑞咨询集团(以下简称艾瑞)发布《2014中国智能用车市场研究报告》,聚焦“智能用车”热点话题,从市场背景、发展现状及趋势、用户行为以及典型企业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
智能用车是整合利用社会闲置优质车辆资源和驾驶员,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方式预约或即时预定,帮助自己或他人实现高效率位移的一种创新性出行服务。作为平台方,智能用车平台不需要重资产购置车辆和开放门店,具有轻资产的优势。最终,上游整合车辆资源能力、下游用户的量级及企业运营调配能力将影响着行业体量的大小。
移动互联网催生智能用车
艾瑞认为,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升级的大背景下,日常的吃穿住行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其中出行要素的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出行方式各行业历史上,除公共交通外的私人用车形势,经历了从租车到出租车再到用车形式的转变,使用户在满足出行的诉求基础上需求更加优质和灵活的出行服务,用车服务应运而生。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便捷的智能用车服务也逐渐兴起。
2013年,国内打车软件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培养了用户利用智能方式约车的使用习惯,积累起一定量的用户基础。
由租车培养的人们对用车形式的依赖及由打车软件培养的用户规模基础,为智能用车市场培育了初期市场环境,智能用车服务正是由以上两种出行方式的衍生和进化。
调研数据显示,出租车用户中有27.2%使用过智能用车,租车用户中有44.7%使用过智能用车。艾瑞预计,未来出租车和传统租车的千亿量级市场规模将为智能用车市场提供一定发展空间。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060.3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000亿。规模化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也给易到用车为代表的智能用车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
智能用车市场发展现状
艾瑞数据显示,2014年1月到5月,核心智能用车企业易到用车人均月均使用次数31.0次,典型租车企业中,神州租车人均月均使用次数5.8次,打车软件中滴滴打车人均月均使用次数9.8次。在使用时间保持一天以上的情况下,易到用车使用频次最高。
这一点与易到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和布局有很大关系,易到用车目前占中国智能用车市场近90%的份额,服务覆盖中国74个重点城市以及3个美国城市,中国目前有超过50000辆商务车及司机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
艾瑞分析认为,从各品类服务代表企业可以看出,目前,智能用车用户人均使用频次相比租车软件和打车软件优势明显。另外,平均客单价较高也是智能用车一大特点,虽然用户规模与其他服务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用户对于品牌黏性高,容易建立起单一品牌使用习惯,对服务要求高,相对而言价格敏感度不高,品类特性产生的相对高客单价使智能用车的整体营收水平保持一定竞争力。
典型企业案例研究
Uber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暂处领先位置,但在中国市场尚在发展探索期,扩张城市选择上很谨慎,扩张速度缓慢。日前,Uber在上海推出UberX低价租车服务,开始在国内涉足中低端市场。易到用车方面,近几年来扩张速度持续增长,除中国市场各城市加紧布局之外,已进入Uber的发源地美国市场,并计划进一步扩张,在国际市场与Uber进行直接竞争。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Uber和易到有一定差异:
1、在商务模式上,Uber在国内自己租赁车辆和自己招募司机,司机和车辆均有企业管理,采取自营模式;易到用车方面,租车企业入驻易到用车,用户在平台上选择车型,起到连接汽车租赁企业和用户的作用,实际是平台形式。
2、在服务体验上,用户预订过程中,Uber会使用基于算法的系统派单,用户无需选择车型或者司机。相比之下,易到会将所有接单车辆都一一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看到车型、服务星级、价格、甚至司机的样子,然后自主做出选择,增加信任感。
从目前看,在车辆规模、车型种类、服务类型方面,国内Uber距离易到用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在一个量级,而由于Uber的定价策略问题,常规产品价格相比易到用车并无显著优势,杀进中国,能否撬动易到用车已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本土智能用车市场?
智能用车市场未来趋势
艾瑞预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线上用车市场交易规模为2.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25.3%,预计2016年交易规模将超过79.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9.8%。
艾瑞预估,在未来行业内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用户行为习惯养成、行业内技术发展成熟且市场内核心企业数量增长并大力推动的情况下,在线用车市场将保持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近80亿规模。
智能用车行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上游资源的把控能力,而随着市场进入者的加入,业内对资源的竞争会对各家企业带来一定压力。长期来看,智能用车企业服务类型的单一会使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而扩充服务类型,会增加智能用车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以易到用车近期表现看,对于出行场景及旅游的扩展能很好的形成市场布局。
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出行用户中,仅有19.8%的用户使用过智能用车服务;相比之下,使用过打车服务和租车服务的用户渗透率更高,占比分别为51.4%和26.3%。
分析认为,目前来看,由于智能用车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相比打车服务行业和租车服务行业,行业成熟度有待提高,用户渗透率仍然很低,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艾瑞预计,随着智能用车行业在国内各级城市的迅速扩张,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用户渗透率在整体出行用户中将进一步增大。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