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3 17:13 作者: 商业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最近两年,在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娱乐节目中,开始出现一种叫做“智能平衡车”的东西,很多创业者都纷纷涌入,很多风险投资商也开始瞄准这个市场。不难预料,平衡车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不过,这也带给我们一些疑问。为什么他们就认准这款产品、认为它有前景?为什么不早不晚,就在这时,平衡车突然大爆发?为什么那么多创业者、风险投资商押注在这款产品身上?
首先,让我们一起认识平衡车。平衡车,也被叫做自平衡车、体感车、思维车、代步车,这是因为它能够感知身体重心的变化,智能调节车体平衡和行驶状态。从运作原理看,这种产品内置了陀螺仪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传感器等,是一种能够实现“动态自平衡”的“机器人”,驾驶者可以借助重心的前后调整来操控它的前进与后退。
我们最早见到这个产品,应该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在首都机场、天安门广场、比赛场馆,警卫人员都会骑着它作为代步工具巡查。实际上,早在2001年,平衡车就已经在美国问世。但可惜的是,当时因为其高昂的价格与大众消费市场无缘。
国外市场的不幸遭遇,已是前车之鉴,国内的创业者却选择在这两年纷纷冲入这个市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据了解,现在除了做得最大的乐行平衡车(www.imscv.com)之外,国内有超过六家企业都在瞄准这块市场。他们到底是如何看待这款产品的前景呢?
思维的转换,面向大众消费市场
如果要评价一下现在中国的平衡车产品(乐行平衡车为例,它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此行业的企业)和美国早期的平衡车(Segway)有哪些不同,只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价格、二是重量、三是便携性。
乐行主打产品9980元,是第一家“破万”的厂商,Segway将近10万元,价格悬殊10倍,个人消费市场segway就恐难打开,而国内的平衡车的性价比就比较能够接受。其次是重量,这个很关键,毕竟出行难免有一些楼梯或不方便的路段需要搬动,乐行的小轮车15kg,轻量级设计,可以放进任何一款后备箱内。Segway就比较笨重了,它的产品定位也是“交通工具”,因此车身颜色还是重量都比较“沉”。
关于便携性,这是很多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虽然15kg的乐行平衡车不如独轮车极致便捷,但如果与汽车搭配起来一起用,加上可拆卸的把手杆和手提设计,还是非常方便的,可以说平衡车填补汽车与行走目的地之间的空白地带。
更重要的是,它是智能化“行走”的起点。
每一个时代的交通工具,都会吸纳这个时代最核心、最重要的科技成果。
农业社会的交通工具是牲畜和畜力车;工业社会的交通工具是燃料、机械构件,这个时代是自行车、机动车、汽车;信息社会的交通工具,也将吸取和融入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科技成果,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大数据时代相融合,嵌入到人类整体的智能化生活中。
衣、食、住、行,构成了我们的基本生活,真正全面的智能生活,不能仅仅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化的餐饮,同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行”——智能化的移动(智能代步、智能交通)。
革命性的智能代步、交通工具如果得以发明,并可以推广普及的话,一定是从小型化、低价格的交通工具入手。汽车因为相对价值较高,很难实现创新的快速扩散。汽车体积较大,创新性的智能应用,很难在实地的道路上做广泛的实验,比如无人驾驶的汽车要想上路的话,一定比无人驾驶的平衡车要难得多的多。其他车辆,除了轮椅形的车,前后两轮的车辆,如自行车、两轮车等自己无法实现平衡,而这是对一部智能交通工具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过去的30年中,人类的代步交通工具还没有发生非常重大的革新,更没有充分吸收和融入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科技成果。可以想象在未来的10几年,几十年内,交通工具领域一定会出现与计算机、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产品。平衡车的产生,是这场革新的前奏。
如果在衣食住行的智能活生活中,智能化的“行”是必然的趋势,那么这个趋势也必然是借助于智能平衡车来发生、来试点、来扩散、来普及。智能平衡车正是启动未来智能化代步、智能化交通的一个最重要的节点。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