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7 18:02 作者: 系统抓取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至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发展,学校教育一直在努力实现这种理念,但“以学生为中心”必然要求“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定制教育”,这与目前实际存在的班级教学制和工业化背景不完全相容,所以至今尚未出现可大规模复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完美案例。
根据区块链架构的特点,构建“AGT区块链+教育”体系结构,升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系统,使老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角色平行化,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对等网络架构,可以从技术上实现教育资源、教学过程、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支持等领域的模块化系统,有望重塑教育生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一)教学与研究资源建设需求
教育资源回答“学什么”,每个学习者的基础、兴趣和学习方法不同,所需求的“学什么”应该不是一个可统一“批发”的计划性资源系统,需要创建定制化、模块化的教学与研究资源 。AGT区块链的去中心和共维护等特点可以实现教学与研究资源定制和共享,把包括课程资源、案例库、教研成果等所有资源按数据区块逻辑进行组织,教师和学生每个人都可参与资源的更新,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自己生成学习资源,通过集体智慧可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优化;同时,AGT区块链可充分保证资源的信任度和知识产权 。结合云计算技术,承载教育区块链资源的不仅只有教育云数据中心,也同时在各客户端节点有全部或部分拷贝,甚至可以由一个以物联网技术支撑的教育机器人作为资源节点。
同时,可以利用AGT区块链数据分布式查询、分类与聚类实现资源定制 ,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非计划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学生可进行分享式自主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间“微学校”,这种分享式学习是在奉献中的学习、在教授别人过程中的学习,可能学习效果更好,而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提升。这种教育区块链资源运维由全体参与师生集体实现,不再依赖专门的资源中心,充分调动一线师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与评价需求
学校教学过程典型模式可简单概括为“六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教师、同一教材、同一教学方法和同一评价标准。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标准要求备课,学生领到指定的教材,之前学生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师生都走进教室,教师按事先备好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听课,课毕,教师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布置一些作业,在一个固定时间间隔后,教师再以同样的方式讲解下一个已安排好的教学内容,如此,完成固定的几十节课后,至学期末教师用一张试卷若干个测试题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评价。这种延续数百年的模式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每个人的学习需求和成长路径是不同的,如果把“六同”更新为“六不同”,即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教师、不同教材、不同教学方法和不同评价标准,当可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即人的成长。
AGT区块链的真数据和自信任等特点可以实现教学过程和评价“六不同”,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回答“如何学”的问题。建立学习者学习记录区块链,正式学习部分的记录以一节课为一个数据区块,来源于参与课堂讨论与测试的大数据系统,非正式学习部分的记录以项目组建数据区块,自主选择来源于多个教师和教材的教育资源,在任意合适时间,不论学习者是在学校课外、在家上学、在异地游学还是通过教育机器人的学习,根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项目完成细节与测试评价大数据系统实现区块链接。这样建立的过程与评价区块链系统因其固有的数据可靠性和极高的可信度 ,可以直接作为招生、晋级等人才选拔和学历认证的个人评价依据 。
(三)教育管理、培训与支持系统需求
教育投入产出分析是教育管理、培训与支持系统建设的主要依据,对“区块链+教育”体系结构有十分迫切的需求。以公用链和私有链相结合构建的AGT区块链全国教育管理区块链系统利用区块链的准匿名和可编程等特点,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各种资助情况信息公开透明并完美保护用户隐私;通过可编程接口创建智能合约程序,自动检测约定的学校办学目标、项目阶段成果、被培训者或教育扶贫受助者学习成绩是否实现,根据智能合约规定,将自动触发后续投入计划,实现教育经费和约定目标的良性循环。
而AGT内部管理私有链可以整合学校已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如建立财务经费收支区块链,由项目经费来源单位与经费负责人直接相互信任,往来账目记入交易区块,由Raft一致性协议等共识机制确认数据安全合法性,可望突破现有财务报销流程,弱化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的大量工作。
在未来,学校管理支持系统与教育资源、教学过程区块链相互连接形成AGT区块链互联链智慧校园,实现教学信息互用与师生价值互联。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