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6 16:50 作者: 系统抓取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纪录钢铁巨子65年的风雨历程,感受共和国钢铁工业的热度。在包钢集团成立65周年之际,由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出品,包钢集团总策划,国士无双影视工场制作的18集微纪录片《纪录新时代》全部制作完成,并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了解民族企业,跟随国士无双的镜头,一起走进包钢集团。
《纪录新时代》以包钢的成长历程为主题,采用亲历者口述、纪实寻访、情景再现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深入挖掘包钢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对包钢65年风雨历程的叙述和重大事件的回顾,对员工模范、感人故事的挖掘和讲述,生动诠释了包钢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1
第一集《2号高炉》
每天早晨7点,距离上班点还有一个小时,机总门岗,电动车、自行车、通勤车,各种交通方式都有,上班的车流、人群浩浩汤汤地,相当壮观,这样的历史,包钢持续了65个年头。
然而,困难却在前面等待着他们。2016年,整整一年,包钢人都在治亏减亏、推动改革中苦苦挣扎。不变则死,一场改革,势在必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刀刃向外改别人,而是刀刃向内,改自己。向内改革就意味着,这座服役数十年,累计出铁3606万吨的2号高炉,因产量已跟不上集团要求,要永久关停。
二号高炉被拆除后,二号炉班组也在新的生产线开始了下一个征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包钢更关注于创新驱动,向高精尖制造迈进。凤凰涅槃、只有承受住刮骨之痛,才有收获希望的未来。
2
第二集《8号高炉(上)》
2015年,容积4000立方米的8号高炉建成投产,日均产铁水8000吨,为了保证8号高炉的日均产铁水量,10名炉前工来不得半点马虎。
炉前的工作就是要保证高炉内的铁水顺利流入铁水罐,出铁虽然壮观,但也伴随着危险。炉口不畅通的时候,炉前工们就得带着防护面罩,站在1490多度的炉前疏通。大沟里的几百度高温,稍一走神,就会有烧伤、烫伤的可能。
出完铁,工作还没有结束,炉前工们还要做后续准备,报罐、填写报表、清理铁水的残渣残铁、备料、倒渣、验罐、现场定置等等工作,一个工序都不能落下。一个班下来,衣服透湿是常事,工人们的脸上挂满黑灰,像极了铁人。
8号高炉的顺利投产、快速达产,大高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低硅、低硫、低磷的优质铁水供应,带来的不仅仅产量变化,更推动着稀土钢生成,迅速进入高负荷运行状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开始了新的征程。
3
第三集《8号高炉(下)》
炉前的工作,对炉前工的技术、经验要求极高。为了保证8号高炉每天的顺利生产,班长曲云玉带领的炉前丁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炉前工不比其他岗位,单靠一个人是完不成的。作为一个团队,只有每一个工序做到位、不出错,才能出好铁。
炉前的工作一般人是吃不消的,铁水的温度高达1450多度,在铁口钩残渣,铁钩距离铁口不过一米多的距离,炉前工面前的热度也有四、五百度左右。但是,当看到一炉炉铁水飞奔出炉,看铁水奔流,铁花飞溅,也是一种享受。
了解民族企业,走进包钢集团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制作的
包钢18集微纪录片《纪录新时代》
将在微博陆续投放
敬请关注!
专业团队筑就匠心品质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
会持续秉承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