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 16:46 作者: 中国商业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追寻本源,品“去符号化”的美术展
前门大街23号。100多年前,它是美国驻清朝大使馆;建国后,它成为前门国宾馆。它具有厚重的中国历史承载,它前卫文化融汇交织的地方,历来都是各国顶层生活方式与当代艺术的风向标。亿利艺术馆,坐落其中。
9月13日,亿利艺术馆,还像往常一样,欢迎着来自西面八方的当代艺术鉴赏者。但这一天,势必将在中国的当代美术史上留下一笔惊鸿。当天,《倒叙的美术史》展在此地开幕,为期一月。让鉴赏者欣喜的是,这不是一个通常的当代美术展,更像是对当代美术史的“另类“解读。
涂鸦,手稿,擦笔纸……,线条清晰可见,即相识,又陌生,完全打破了鉴赏者对“符号化“的当代艺术认知。这是当代艺术吗?“这是倒叙的中国当代美术史“策展人吴鸿说,”这是回归本源,回到初心,回到原点的创作,是灵感乍现的一瞬,是没有防护、戒备的情感流露“。
此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已被“符号化“:似乎只有特定的历史人文的呈现,才是当代艺术,似乎只有呐喊与挣扎的呈现,才是当代艺术。艺术家已经被市场和商业所”绑架“,不敢越雷池半步,更别想自由地画出自己喜欢的画。犹如,美国可口可乐配方的变更都必须经过美国国会的裁定,而不是一个企业行为所能左右而雷同。
为何艺术家敢于这次展出画品?为何选在亿利艺术馆?为何他们不怕影响到自身的“符号“?为何…..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处,这个”史无前例“的艺术展让艺术圈”炸锅“了。
正如,前门23号符号化的独特性,亿利艺术馆这次吃了一回“螃蟹“。策展人吴鸿说:”现在的当代艺术展很多、很泛,处于商业运作的思考,都是围绕艺术家“符号化”作品展开,很少从策展的角度,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我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到了进程变革的时代,它不是颠覆以往风格,而是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是“做回自己”发展阶段的来临。这注定将是一个百花齐放时代的到来“。
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所隐含:所有的变革,都会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反思与变革,此次,由“统领“中国当代艺术的34位艺术家领袖联袂参展的《倒叙的美术史》,可以说,如同前门23号历史积淀的隐含,将成为当代艺术的风口。这些艺术家,敢于掘弃”符号化“的商业作品,是自信与自由的体现。对他们来说,自由,是一种宝贵而必须的幸福。
从这个《倒叙的当代美术史》,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艺术家在发出一种声音,是中国近代艺术家一次真正的思想饕餮盛宴,是真我的自由表达,是完全自我的放松与突破。是真正没有国界、没有边框、没有束缚、发自内心,既风格独立,又开放与包容地去看待一个社会现象,把自己的思想家、哲学家的基本理念用画作呈现,是用笔触最深刻的对当代现象的理解。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当代艺术,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境界。
冰山下,冰凌的涌动,是力量的汇聚。《倒叙的中国近代史》,恰是一叶知秋,一窥见豹。《倒叙的美术史》是对现今当代艺术的“扬弃“,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内心的呐喊,是中国当代艺术融入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元音“。它就像墨西哥一个煽动翅膀的蝴蝶,必将给中国的当代艺术界,带来不一样的味道与思考。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