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2 13:23 作者: 中国商业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1978年,21名15岁左右的高智商少年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30多年后,这个精英荟萃的少年班人才辈出,一般30岁左右就已成为各行业的顶尖科研人才。对于这些“神童”来说,他们所能享受到的可以说是中国当时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最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一位接受过少年班教育的昔日高考状元发出过这样的概括:“碰到这些真正的聪明人,你让他按部就班一定要上完高中三年,反复温习,其实是种摧残。”
这位状元的评述或许是发自内心的感触。但笔者却难以将思绪从“摧残”二字移开。如果说传统教学对“神童”是摧残,那么对天下的普通孩子又算什么?他们或许没有“神童”的高智商,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兴趣及求知的心。笔者衷心祝福那些有幸进入“少年班”的学生,那普通学生享受到个性化和优质教学的权力又在哪里?他们就必须在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的班级中接受统一灌输式的教育吗?
这或许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所幸的是,不少教育者和教育企业还在思考这些普通孩子的未来,并在不断实践中去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如何传播优质教育资源。在这些措施中,互联网似乎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2012年,河南新乡第42中学与全国最早的中小学在线教育网站——101网校合作开设了信息化实验班,希望借助101网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实验班并非课堂灌输,也有别于普通的电教课,而是在教学模式上注入了新的思考。在实验班中,学生预先通过网络平台在家学习课程,课堂则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大家实践、讨论的环节。课后同学和老师更能够在互动平台上继续交流探讨,使学习脱离上课、下课的限制,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活动。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数据观测,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要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20%左右,而他们的思维灵活程度、应变能力、表述能力也都要比其他学生强得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了老师的工作量。虽然我们不知道“神童”们是如何学习的,但利用网络让教学的价值最大化,不得不说是校内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
这样的模式最终能获得怎样的成绩,能否得到更多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教育行业的支持,我们都只能期待。但它的出现,却真正将互联网的作用应用于校内教育,更为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许从智力上说,普通孩子永远赶不上少年班的“神童”,但能否给他们创造一个比肩“神童”的学习机会,是所有教育人的责任。
关注更多101网校信息,请扫描101网校二维码!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