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2 13:42 作者: 中国商业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复兴中医,就是闫希军的中国梦。”
翻开《筑梦大健康――记闫希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话。中药走出国门进军海外,一直名不正言不顺。第一次见到闫希军,正值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的二期临床。
“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中药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言人之未言,闫总思路独到,令人叹服。我国中药国际化喊了多年,却依然在家门口打转,只有天士力单药独进,奥秘何在?
“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中药堂堂正正地走出去,绘就大健康产业蓝图,天士力跨越式发展,皆因闫总之功。《筑梦大健康》一书,展现的是一个企业家成长的脉络,解码的是天士力成长秘密,探究的是基业常青的基因。
写文章时讲究“意在笔先”。而企业发展的“立意”,用时髦的话来说是“顶层设计”,或者说是“最初一公里”。“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一公里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如果最后的一公里无法收口,不是和尚把经念歪了,问题恰恰出在“最初的一公里”,缺乏高大上的战略,缺乏先人一步的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根本行不通。
天士力一路向前,就赢在起跑线上,赢在这最初的一公里。中药国际化为什么这么难?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在西方语境里“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如同和尚和牧师同台竞技。2009年,习近 平主席在出席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称中医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把钥匙也将打开中国走向世界的另一扇大门。中药国际化起步之初,天士力就紧紧地握着这把“钥匙”。闫希军认为,中药国际化“不是简单地向消费者推广一个产品,而是导入一个健康理念。”
在书中“筑梦”、“破冰”等不同的章节,为我们勾勒出天士力赢在起跑线上的智慧:“中药开发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对老祖宗留下的财富进行再开发,而不是从零起步。” 在崇尚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药成为一块诱人的“奶酪”,只有走出国门,提升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医药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国际化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在《筑梦大健康》中,看到闫总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中国中药企业不走出去,不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不仅丧失技术、市场,甚至丧失对评审法规、行业标准的参与权、话语权。”
当然,中药走出去,不是为了走出去。在书中,闫希军一句“国粹中药不可重蹈‘四大发明’的覆辙。”真可谓是字字说到痛处、句句说到理上,是中药国际化的历史性反思。
有人说,21世纪世界历史的最重要事件,可能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的重新崛起。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药走出去义无反顾,筑梦世界人民的健康。“创造健康,人人共享。”全球同此凉热,共沐华夏文明,如此大健康,幸甚至哉!(王君平)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