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3 15:59 作者: 中国商业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近期有市场人士认为PE机构融资过多,动辄百亿,甚至几百亿,PE机构真的融资过多了吗?从绝对数上看,与银行上千亿甚至几千亿的融资规模比较,PE机构的融资规模显然与银行还差一个数量级;从相对数上,我们再看一组社会融资结构的数据,2014年,中国社会总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占比60%左右,股票和债券融资仅占10%强,这其中绝大多数融资又都是由上市公司完成的。根据清科数据,2014年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PE、VC总投资额约4000亿元人民币,仅占社会总融资规模的0.02%。
我们通常将融资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通常指股权、股票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通常指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既反映一国的金融结构,也反映一国中两种金融组织方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贡献程度。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水平已经达到了60%的水平,因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金融体系结构趋于稳定。此后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近年接近70%的水平。而中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仍然是以银行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与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比较契合。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一般特征是资产较重、盈利稳定,可以满足银行对于抵押物的要求,同时因为盈利稳定可期,也能满足银行定期收息的要求。而生物制药、移动互联网、创意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一般特征是资产较轻,盈利不稳定,无法满足银行的放贷要求,只能通过直接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中国的公开资本市场(上交所、深交所)只能满足少数大企业的融资,主要是央企、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目前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的,主流渠道还是大大小小的PE、VC机构。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改造提升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环保压力逐年加大,传统的制造业亟待面临转型升级,相应的,也给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认为PE机构融资规模较大,挤压其他企业的融资空间的观点,实际上这是对PE机构的误读,PE机构融到资金之后,绝大部分并不会自用,而是要投资到实体企业里,赚取股权增值的收益。如果这些钱没有流入PE机构,而是以居民储蓄的形式放在银行里,不可避免的,还将流入抵押物充足但是已经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
一般的说,PE机构年化运作成本是总体投资额的2%,假使PE机构通过基金募集或者股权融资融到100亿元,投资周期7年,管理周期5年,则除去每年2%、5年共10%的管理费用外,其余90%的资金都将投入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行业。根据清科的数据,PE机构从投资的领域看,若将房地产基金剔除,投资项目最多、最受关注的还是TMT、医疗和清洁技术,这些行业的发展将带动中国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美国的硅谷为什么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除了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名校提供的智力资源、研发机构聚集产生的协同效应,更重要的是硅谷的股权投资文化。债权投资文化是风险规避、收益稳定,比较适合成熟行业的成熟企业,而股权投资的文化是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比较适合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业。硅谷历来是PE、VC扎推的地方,一项实验室的发明能够迅速拿到资金产业化,一个商业模式得到初步验证的项目,能够迅速拿到巨额资金做大规模的推广,这背后,除了一帮聪明人想出了新颖的发明和商业模式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帮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家们与他们一起缔造梦想。
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质上是提高科技含量和创新性,而轻资产、盈利不稳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并不适合贷款或者债权融资,以PE、VC为代表的股权投资无疑将是这些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