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5 14:49 作者: 中国商业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2月1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2015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67%,比上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规模不良贷款余额达1.27万亿元。此外,近年来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不良资产问题也在逐渐爆发。
在此背景下,具有不良资产催收和处置能力的企业和平台受到更多地关注,获得快速发展。日前,国内领先的金融资产处置服务网络平台资产雷达公布了上线8个月以来的运营数据,作为资产处置中的核心要素,平台已经与40余家资产方、110余家处置方取得合作。在合作方拓展后,随之而来的是规模效应,作为新兴崛起的金融资产处置平台,资产雷达已经累计对接不良资产规模达10亿元,虽然中国金融行业日新月异,但这一速度,无疑创造了行业黑马传奇。
40余家资产方涵盖了小贷、房贷、车贷、信用贷、消费金融等领域,与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合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对接中。而110余家资产处置方遍布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为了在资产处置中凸显属地优势,资产雷达一般都是选择当地省份排名前三的处置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资产雷达在案件派发上推出智能分案系统,根据地域以及资产处置方在不同细分市场优势,后台进行自动匹配;同时资产雷达还推出了处置资源轮换机制,在规定期内,最开始匹配的资产处置方未达到预期效果,该案将会派发给其他合作伙伴。
目前,资产雷达接到的单笔委案金额上至2000万元,下至数千元不等,单笔平均金额在5—6万元。
资产雷达CEO叶志成拥有多年资产处置经验,他表示,“资产雷达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信息交互方式来降低传统模式中各方之间的沟通成本;平台运作高度透明,为合作各方建立线上信息通道,解决了传统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对称的问题。”委托方可以通过平台更加轻松地管理资产,寻找处置机构以及监控委后催收管理。处置方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更加丰富的资产资源,对受托委案进行专业、智能的催收管理,同时通过平台大数据对信息确实的案件进行数据修复,从而有效提高处置回收率与时效性。
叶志成还强调,在与资产方合作过程中,资产雷达还会根据处置方遇到的问题,给予资产方改进风控的建议,完善其风控流程。通过与资产方的沟通交流,并且一直秉承以资产回收结果为导向,受到了多家资产方好评,多家资产方与资产雷达签署了独家合作协议,给予了资产雷达充分信任。
据介绍,按照规划,在5月份左右,资产雷达APP就会上线,提倡全民催收的概念,类似催收领域的滴滴打车,这将极大提高资产处置中资产回收能力。
资产雷达正式商运于2015年7月,由北京良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是国内领先的金融资产处置服务网络平台,专注于定位资产价值,优化资产处置业务流程,有效降低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沟通成本与处置成本,从而提高处置回收率与时效性。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