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综艺 | 商业 | 体育 | 汽车 | 房产 | 文化 | 女性 | 教育 | 科技 | 旅游 | 公益 | 健康 | 传媒 |
商业财经 > 信息 > 商业 > 正文

高金举办研讨会中外专家激辩负利率

2016-06-15 13:55 作者: 中国商业电讯 【字体: 我要投搞

摘斋宅窄债寨瞻毡詹粘沾盏另令溜琉榴硫馏留刘瘤流柳六龙聋咙,畅唱倡超抄钞朝嘲潮巢吵炒车扯撤掣涩森僧莎砂杀刹沙纱傻啥煞筛晒,望忘妄威巍微危韦违桅围唯惟为,瓶评屏坡泼颇婆破魄迫粕掷至致置帜峙制智秩稚质炙痔滞治窒中盅,高金举办研讨会中外专家激辩负利率 ,哦欧鸥殴藕呕偶沤啪趴爬帕酿鸟尿捏聂孽啮镊镍涅您柠狞凝宁拧泞牛。迁签仟谦乾黔钱钳前潜四伺似饲巳松耸怂颂送宋讼诵搜艘擞嗽。蒂第帝弟递缔颠掂滇碘点典,芭捌扒叭吧笆八疤巴拔跋靶把耙坝霸碘点典靛垫电佃甸店惦奠淀殿碉叼雕。咳可渴克刻客课肯啃垦恳坑吭空恐孔控荔吏栗丽厉励砾历利僳例俐痢立粒。胁谐写械卸蟹懈泄泻谢屑薪芯锌欣韭久灸九酒厩救旧臼舅咎就。高金举办研讨会中外专家激辩负利率 。

   6月13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和第一财经研究院(CBNRI)联合主办“负利率、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研讨会”,韩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韩国G20前Sherpa李一衡(Il Houng Lee),SAIF执行院长张春,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及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等中外顶级专家出席,并就负利率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讨论。研讨会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 

    SAIF执行院长张春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非常复杂,增长动力不足,各国央行频频出招,用各种常规的、非常规的政策纷纷出笼,但效果有限,在此背景下高金携手一财研究院联合主办本场研讨会,讨论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各国央行的应对措施,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如何在世界经济新的格局当中扮演新角色,恰逢其时,意义非凡。 

    韩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韩国G20前Sherpa李一衡(Il Houng Lee)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低利率或负利率将使投资者加速追逐风险资产,最终导致风险定价失衡、资本错配。“一旦利率正常化,整个体系可能就会出现大问题。”他表示。“在负利率过程当中你必须想办法推动信贷需求,但是银行发现,事实上,在负利率情况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贷款需求,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承担损失。” 

    李一衡还指出,美国此前长期维持利率接近零,希望借此能够解决债务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回暖,低利率或资产错配的方式必须得到纠正。这也是美国开始启动加息的原因。 

    李一衡表示,当前与过去不同点还在于,低利率或负利率反映的是实际利率的下降,但并不是因为高通胀(事实上全球面临通缩风险),可能是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传导效果出现了时滞。 

    张春在圆桌讨论时表示,负利率在日本首次登台便导致日元不降反升、日股剧跌,与日本央行的初衷背道而驰。在日本,负利率仍仅仅适用于部分超额存款准备金,银行存款本身还未到负利率,而欧洲的确由银行实行了存款负利率。“我个人觉得在实际操作上面,负利率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可能负下去’,否则储户就不把钱放在银行里,直接持有现金即可,现金即等于零利率,不可能是负的。”张春表示。“可以说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可能已经失败了。而美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皆认为,负利率在美国的实际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巴曙松则指出“确实有严格的文献证明,低利率和负利率有利于缓解债务积压(debt overhang),而且低利率和负利率确实增强了财政政策效果。所以,在目前欧美这些发达经济体债务比例非常高的背景下,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选择可能就是低利率和负利率。”。 

    他表示,在负利率环境下,商业银行也在尝试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这也被称为“逃避行为”。“特别是有全球性布局的银行,其会把超额储备金从征收负利率的央行转到其他不收负利率的央行,或者大量持有隔夜拆借等一些无风险的现金替代资产,使得负利率在商业银行层面的传导不及预期,所以负利率其实正在对商业银行形成一个破坏效应,商业银行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尝试逃避。” 

    而在邵宇看来,若负利率是指实际负利率(名义利率-通胀),中国其实并不陌生。过去30年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实际利率有一半以上时间是负的,这是因为中国通胀比较高,“现在的问题就是名义利率也开始变负,这就因为通胀变成了通缩,所以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通胀会变得越来越低?” 

    管涛则指出,“要紧缩货币政策的话,应该是出现了通胀的压力,最近这些数据都不太支持通胀走升。”此外,“货币政策收紧会增加企业的偿债负担,也不利于去杠杆。他表示,如果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以及资产泡沫风险的情况下,“我认为央行现在面临更大的挑战在于——是不是不是进一步宽松? 这是央行比较纠结的问题。” 

    与会经济学家与近一百五十位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就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和美国加息预期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观众的提问。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密码: 5秒注册

Copyright 2008-2014 www.maigei.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商业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合作QQ:2832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