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14:17 作者: 中国商业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搞
编辑:Leona
中国现代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成为主旋律。私募基金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和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私募投资的策略也越来越多样化,截至2017年8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07万家,已备案的私募基金为6.07万只,管理基金规模高达10.21万亿元,这意味着私募基金首次实缴规模突破十万亿,与公募规模旗鼓相当,成为大资管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私募基金持续兴起,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成为主流,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成为越来越多国内高净值人群的标准配置。这不仅体现出中国资产结构的均衡化,也揭示出国内财富的流向。高净值人士更倾向于“精细化的资产配置”,即当一项资产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后,他们会适当调低对这项资产的配置比例,寻求别的更稳妥的投资机会,这正是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资金正从楼市转向私募基金的原因所在。
但也正由于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蓬勃快速发展,加上私募行业信息颇具私密性,一些良莠不齐的产品频现,这让很多希望转投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在选择私募机构和产品时的投资成本和识别难度上都大幅增加。
私募基金由于其行业本身的私密性,资产信息的不透明更为明显,在投资方案、资金转移、项目跟踪管理等涉及投资运作和管理的全过程,都有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可能,其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2016年“百亿中晋系”崩盘事件,其非法集资4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总人次超过13万,大部分款项都流入自己的“资金池”,被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消耗、挥霍,致使案发时未兑付本金达48余亿元,历时440余天,中晋系万余名受害投资人,赔付的金额和比例至今仍只能等待。反观事件伊始,投资者正因为看不清底层资产,对所投标的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从而无法识别其中风险,最终导致血本无归。
这让透明、阳光资产的警钟,在所有投资人心中声声响起。更凸显出,能穿透产品看资产,提高资产辨识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未来的统一监管将立足于基本的标准,而各个行业和机构可以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资管产品的透明度。
宝诚金控高管表示,资产透明化、阳光化,清晰的展现在投资者面前,投资者才能清楚看到底层资产,资金的最终投向,通过对底层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的了解,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作为有能力的合格基金管理人,更应该勤勉尽责、恪尽职守,贯彻将底层资产透明化、阳光化,真正落实专业资产管理的核心理念,将稳健的资产判断能力建立在透明经营和资金路径清晰的坚实风险控制平台之上,确保资金运作的科学性和投资风险的可控性,严格执行基金托管与投资流程,将管理的各基金产品进行财产隔离。切实实现明明白白做资产,认认真真做配置,为高净值客户创造财富自由,助力中国新经济的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加强监管给私募行业带了积极变化,正在引导私募基金由乱而治,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一批运作规范、综合实力较强的私募获得快速成长,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优化金融资源配资、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这样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私募基金制度的完善,穿透底层资产,资产的透明化、阳光化,势在必行!
热门推荐
热门新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