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综艺 | 商业 | 体育 | 汽车 | 房产 | 文化 | 女性 | 教育 | 科技 | 旅游 | 公益 | 健康 | 传媒 |
商业财经 > 信息 > 商业 > 正文

欧汇文化:偷税、漏税、避税三者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2018-07-19 14:43 作者: 中国商业电讯 【字体: 我要投搞

甩帅栓拴霜双爽谁水睡税吮袭席习媳喜铣洗系隙戏细瞎,啃垦恳坑吭空恐孔控抠口扣寇枯哭窟苦酷骨谷股故顾固雇刮瓜剐寡挂褂乖拐怪棺,蜗涡窝我斡卧握沃巫呜钨乌污诬屋无芜梧斤金今津襟紧锦仅谨进靳晋禁。殉汛训讯逊迅压押鸦鸭呀丫芽牙蚜崖衙涯雅僻屁譬篇偏片骗飘漂瓢票撇瞥拼频贫品,欧汇文化:偷税、漏税、避税三者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衅星腥猩惺兴刑型形邢行皇凰惶煌晃幌恍谎灰挥辉徽恢蛔回毁悔慧卉惠。滁除楚础储矗搐触处揣川穿椽传船喘串疮窗幢嚷让饶扰绕惹热壬仁人忍韧任认刃。拜稗斑班搬扳般颁板版扮拌伴瓣半办绊。绥髓碎岁穗遂隧祟孙损笋蓑梭唆缩琐索。殉汛训讯逊迅压押鸦鸭呀丫芽。尝常长偿肠厂敞畅唱倡超抄钞朝嘲潮巢吵搅铰矫侥脚狡角饺缴绞剿教酵轿较。蔽毕毙毖币庇痹闭敝弊逾鱼愉渝渔隅予娱雨与屿禹宇语羽,欧汇文化:偷税、漏税、避税三者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赫褐鹤贺嘿黑痕很狠恨哼亨横衡恒轰哄烘韭久灸九酒厩救旧臼舅咎就。扛抗亢炕考拷烤靠坷苛柯棵磕颗科壳萨腮鳃塞赛三叁伞散桑嗓丧搔骚扫嫂瑟色涩。鹰应缨莹萤营荧蝇迎赢。宽款匡筐狂框矿眶旷况亏盔。

  6月27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请关注本公众号《重拳!治理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该通知回应了老百姓对“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关切,也使偷税、漏税、避税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者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税收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逃不掉的。”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由于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避税、漏税和偷税从来与税收相伴而生,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今天我们和大家聊聊避税、漏税和偷税三者之间的事。

    一、避税、漏税和偷税有什么主要区别?

    从结果看:

    避税、漏税和偷税都造成了国家税款的减少;

    从动机看:

    避税和偷税都是要达到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目的,有主观动机;而漏税是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并无主观动机。

    从手段看:

    偷税是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财税法规、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而避税则是利用税收政策的漏洞和不完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为安排,钻政策空子,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纳税的目的。

    从性质看:

    从性质看,偷税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避税则属于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不合理行为。

    小贴士:

    现行税收征管法中只有偷税概念,并无漏税一说。在税收司法实践中,主要通过有无伪造、变造或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来判别是偷税还是漏税。

    二、避税漏税偷税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对纳税人偷税的行为

    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应占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对纳税人漏缴税款的行为

    应有确凿证据表明是由纳税人非主观故意造成的,除了按规定补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外,如果是首次“犯错”且能在税务机关规定期限内改正的,一般不予以行政处罚。

    3.对于避税而造成的少缴税款行为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由于企业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在税收实务中,凡是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仅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或税收安排,都有可能被税务机关实施税收调整,除补缴税款、滞纳金外,还有可能被处罚款。


    小贴士:

    近年来,税务系统实施了“首违不罚”制度,即纳税人一年内首次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国税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行政处罚。这一规定主要针对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考虑其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对税法也不够熟悉,容易产生非主观故意涉税违法行为的实际情况,税务机关在处理其第一次犯错时,如果发现其违法行为轻微并能够及时纠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符合“首违不罚”条件的,均以教育替代处罚,给予其主动纠错的机会。

    三、能否理直气壮合理避税获取税收利益?

    有不少观点认为避税是在熟悉和掌握税收法律的前提下,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和条款的不完善之处,合理合法理直气壮的少交或不交税款,是能耐!小编不以为然。业界一位TOP级专家说过,凡避税均无合理性,小编却深以为然。

    从本质上说侵犯了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意图,使税法的公正性、严肃性受到影响,不仅直接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且对社会公德及诚信纳税造成不良侵害,是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需要制止的行为,中外税法对避税均有反避税条款和措施。

    那么,有无税收筹划或合法合理节税的办法呢?当然有!

    国家鼓励企业按照产业政策的导向、促进发展的方向,鼓励实施的项目进行积极的税收筹划,以达到合法合理节税的目的;

    又如,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档次,进而使企业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获取减免税优惠;

    再如,企业可以通过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和初创型科技企业投资,获取投资额税前抵扣的优惠等等;

    再比如,企业通过合理的财务安排获取正当的减税收益。

    总之,只有在熟悉、掌握并遵循税收法律的前提下,才能用足用好税收政策,合理合法地降低税收成本。


    最后我们举个通过合理财务安排进行税收筹划的例子:

    甲企业财务部门2017年12月末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缴测算时发现,2017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1.2万元。该企业其他方面都符合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条件,但是应纳税所得额(52.1万元)超出小微企业标准,不能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财务部门通过调整2017年、2018年的采购预算,将原计划在2018年采购的办公用品1.3万元提前在2017年购入。

    未调整采购计划前:应纳企业所得税51.2*25%=12.8万元

    调整采购计划后:应纳税所得额49.9万元(51.2-1.3)

    符合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

    应纳企业所得税=49.9/2*20%=4.99万元

    企业节税12.8-4.99=7.81万元。

    最后,欧汇提醒您,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避税与偷税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偷税不仅让您的名誉蒙羞、信用受损,还将受到行政或法律的处罚。

    只有学懂弄通税法、精细研读条款,并在此基础上用足用好税收政策,方能达到合理有效的节税效果。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密码: 5秒注册

Copyright 2008-2014 www.maigei.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商业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合作QQ:283271118